由于受到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企业经营成本上升、创新能力不足、国内外不确定因素增多等叠加影响,中小企业投资面临信心受挫、收益预期下降、新机会不多、风险上升等多重困难,稳投资压力较大。赛迪智库中小企业研究所认为,当前中小企业稳投资要短期和长期政策兼顾,综合施策。从短期看,建议从加大释放内需力度、多措并举推进降本增效两个方面来稳住中小企业投资预期。从长期看,建议从畅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健全风险分担机制两个方面来优化中小企业投资环境。
01
中小企业稳投资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经济增长放缓,挫伤投资信心
自我国疫情防控取得突出成绩之后,各行各业有序复工复产,经济呈强劲复苏态势。但有迹象表明,近期经济增长有所放缓,导致市场信心不足,预期降低。一是2021年四个季度GDP同比增速逐渐放缓。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1-4 季度GDP同比增速分别为18.3%、7.9%、4.9%和4%,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二是中小企业仍有衰退迹象。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11月至2022年2月,小型企业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分别为48.5、 46.5、46和45.1,低于荣枯线之下且连续四个月下降。
(二)生产经营成本上升,降低投资收益预期
近期制造业受成本上升影响,降低了企业经营利润,导致投资收益减少。一是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以原油为首的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带动制造业企业原材料成本上升。2022年3月7日,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一度突破139美元/桶,接近历史最高价。二是制造业用工难问题依然存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2月从业人员指数为49.2%,连续11个月低于临界点,表明当前中小企业仍存在用工难、用工贵等问题,导致用工成本高企。
(三)创新运用能力总体不足,缺乏新投资机会
一方面,中小企业自身创新能力仍有待提升,拥有可转化、可产业化的发明专利不足,新产品投资机会较少。技术创新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中小企业人才储备和资金投入不足,自身创新能力不强,可运用到实际生产的发明专利拥有量不多,缺少新产品投资机会。另一方面,产学研合作机制作用仍发挥不够,高校、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不畅,中小企业利用外部科技成果创新发展能力亟待改善。近几年,随着知识产权转化机构的逐步建立,高校、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科技成果转化虽有所好转,但从专利产业化率依然不高,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导致大量专利成果无法转化为科技成果并运用到实际生产过程中。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20中国专利调查报告》,2020年我国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34.7%,与日本发明专利利用率47.6%相比,有较大提升空间。
(四)国内外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增加投资风险
国内外疫情频发,增加了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导致中小企业投资风险大幅上升。一方面,国内疫情多点散发,部分地区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受影响。近期,境外输入病例增多,国内吉林市、上海市、深圳市等地区先后爆发疫情,当地政府及时采取人员出入管控、居家办公等一系列措施进行应对,例如深圳要求全市暂停生产经营活动,导致部分中小企业停工停产。另一方面,国外疫情反弹导致国际贸易合作受阻,对国际贸易型中小企业造成不利影响。近来,国外疫情开始反弹,对国际间贸易往来构成巨大威胁,我国国际贸易型中小企业面临项目订单停滞、货物交接延期、运输成本增加、法律纠纷增多等挑战。
02
对策建议
(一)加大释放内需力度,稳住中小企业投资信心
一是发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性作用,适度超前布局投资项目,增强中小企业的投资信心。从国家层面,通过加快投资预算拨付进度、增加专项债券资金等方式促进对能源、新型基础设施、民生等领域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适度提前;从地方层面,以省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的重大工程项目为依托,通过立即开辟一批新的重大项目、加大对未建完项目的督察等方式加速项目开发建设。二是发挥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作用,适时适量提升消费水平,增加中小企业投资的市场需求。一方面,促使各地方政府通过向居民发放购物卡、餐饮券等方式提升本地消费能力,扩大总体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大力鼓励绿色低碳消费,促使各地方政府对绿色低碳产品加大采购力度,通过“以旧换新”“绿色低碳产品下乡”等行动推广绿色低碳产品,打造新的消费增长极。
(二)多措并举推进降本增效,提升中小企业收益预期
一是实施固定资产投资税前减免政策。加大对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税前减免力度,对中小微企业新购置的固定资产,全部给予一次性税前扣除的优惠,降低中小企业的固定投资成本。二是抑制大宗商品价格。健全大宗商品价格调控机制,通过适时收储投放、根据价格法加强价格干预等措施防止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上涨,减少中小企业的生产压力。三是落实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促使各地政府通过专门走访、专题座谈、专项辅导等方式加强数字化转型政策的宣传辅导,加深中小企业对政策的理解。
(三)畅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增加中小企业投资机会
一是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提升中小企业便捷、高效地获取使用科技创新成果能力。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鼓励中小企业以股权出资的方式促进与科研机构合作,围绕中小企业需求开展研发工作,增强研究发明的针对性,提高中小企业运用科技成果的效率。二是依托产业园区健全科技成果产业化配套,优化中小企业创业投资的生态环境。完善产业园区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设施,建立“共享”中试基地,打通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在产业园区内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平台,通过成果挂牌、需求对接等方式为中小企业寻求科技创新成果提供便利。优化产业园区服务体系,引进优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培训、咨询等服务力度, 为中小企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保驾护航。
(四)健全风险分担机制,降低中小企业投资风险
一方面,支持保险机构创新中小企业投资风险保险产品,帮助中小企业转移投资风险。根据中小企业投资的金额、期限、风险偏好等特征,推出 “中小投”“投资保”等专项险,为中小企业投资增设一道“防护墙”。促进金融机构设计针对中小企业投资的风险互换合约,为投资中小企业开拓一条风险转移渠道。另一方面,完善分担机制,鼓励各级政府加大对中小企业投资保险费用的支持力度,帮助中小企业分担保险成本。对于中小企业,采取发放保费补贴和投资失败补助等措施,加强中小企业投资风险保障。对于保险机构,通过减免印花税、对理赔事项进行补贴等方式减少保险机构成本,进而减轻中小企业成本。
来源丨赛迪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