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活,则国民经济活。
贵州正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而新型工业化建设离不开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
然而,新冠肺炎疫情、市场疲软等不利因素,给中小企业发展带来不小影响。纾困解难,贵州在行动。全省上下送出一系列重磅政策“大礼包”,为中小企业“输血补气”。中小企业自身迎难而上、自强不息,想方设法觅转机。
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贵州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完成总产值2024亿元,同比增长22.9%,高于全省工业增速7.7个百分点,整体保持健康发展态势。
大而强的企业,定然引领发展;小而精的企业,也能释放大能量。
正所谓,汇流成河,聚沙成塔。更何况,中小企业是数量最大、最具活力的群体。它们具有“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数据表明: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推动创新、增加税收、吸纳就业、改善民生、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历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多次召开大会,全面部署发展;出台系列政策,指明发展方向,中小企业发展态势一路向好。
“十四五”时期,贵州把新型工业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而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中小企业不能缺席,更不能离场。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贵州中小企业又一次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虽然当前面临各种挑战困难,但仍然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发展地位日趋巩固。今年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分别占全省工业经济的66.4%、50.5%,同比分别提高1.5个、3个百分点。9个市州中,安顺、铜仁、黔东南、黔南、黔西南等工业中小企业比重已超过一半,成为支撑区域经济的“底座”。
发展活力持续增强。目前,全省工业市场主体达6.8万户,同比增加1.2万户。规模以上中小企业5055户,新增规模以上中小企业1050户。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用工人数52万人,同比增长6.7%。
质量效益不断提高。今年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629.79亿元,同比增长19.2%;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4.88亿元,同比增长35.8%;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缴纳税金总额54.2亿元,同比增长20.6%。
中小企业好,经济才会好。数据是最有力的明证,充分彰显了贵州中小企业发展活力以及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可谓是工业经济的底盘,也是稳增长的底气。
政策“礼包” 纾困解难
万舸争流,千帆竞逐。中小企业有灵气、有活力,善于迎难而上、自强不息。眼下,作为经济中最有朝气、最富活力的因子,很多中小微企业都在想方设法寻出路、觅转机。
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工业经济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依然较多,中小企业承压加大。贵州靠前发力,密集出台一系列纾困解难的政策“大礼包”,给中小企业吃下了“定心丸”。
一位中小企业负责人在朋友圈转发有关政策链接时,发出感叹:“过去两年,我们太难了。现在有这样的政策支持,无疑是送来了‘阳光雨露’。”
2021年,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和贵州省财政厅联合印发了《贵州省中小企业信贷通设立方案》。拟通过设立中小企业信贷通,逐步建立起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补偿机制,有效分担信贷风险,引导合作金融机构降低融资门槛、提高融资额度,为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其背景是,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环境变化和中小企业自身条件制约,贵州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日益突出。在财政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我省大胆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设立了中小企业信贷通。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小企业信贷通的设立,是贵州推动中小企业发展以来,资金支持力度空前,融资创新方式最明显的一项举措,为推动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
通过中小企业信贷通,撬动银行、社会资本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今年一季度,中小企业贷款144.65亿元,投放企业1168户。
今年3月份,工信部启动了“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要求各地主管部门依托平台,为中小企业送政策,坚定发展信心。贵州工信部门迅速响应,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印发了《贵州省“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实施方案》。
方案提出,以“宣传政策、落实政策,纾解难题、促进发展”为主题,充分发挥“1+10+6”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骨干支撑作用,汇聚和带动各类优质服务资源,组织服务进企业、进开发区、进产业集群,为中小企业送政策、送管理、送技术,全力稳定市场预期,坚定发展信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据介绍,截至4月份,贵州累计开展中小企业宣贯查询类、需求响应类服务分别为2.3万户、11万户,不断提高了政策惠达率、扩大了服务高盖面、增强了企业获得感。这与方案提出的工作目标相一致。
政策“礼包”,继续派发。
近期,贵州印发《贵州省工业企业纾困解难实施方案》,共涉及财政税费政策,金融信贷政策,保供稳价政策,投资和外贸外资政策,用地、用能、用工和环境政策,新型工业化政策6个方面共39项具体内容。
该方案旨在解决当前我省工业企业经营中遇到的困难问题,进一步巩固工业经济增长势头,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时期,从中央到地方,新一轮的纾困扶持政策密集出台,为贵州经济发展注入“强心剂”。全省上下主动作为、应变克难,职能部门精准施策,为中小企业纾困解难,这些举措必将为经济后期发力创造有利条件。
“《贵州省工业企业纾困解难实施方案》有针对性、含金量高。”据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方案呈现“聚焦问题、集成创新、措施精准”三个突出特点。具体来说:
首先,针对企业当前存在的税费、信贷、能源保供、要素保障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聚焦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研究提出支持政策,用实打实的举措回应企业关切,提振市场预期。
其次,39条措施既贯彻了国家减税降费的各项政策,又借鉴了兄弟省份的好做法,也结合我省实际出台了创新举措方案,支持企业发展的力度空前。
再者,各项政策能具体的尽量具体,能量化的尽量量化,确保政策可落地、可执行。同时明确了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责任,确保政策落地落细,落细落实,全力以赴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接下来,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全面推进国家和省有关惠企政策的落实,持续抓好惠企政策宣贯、持续开展“入企走访”活动、全方位强化企业融资服务等重点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帮扶中小企业纾困解难,促进平稳健康发展。
贵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逐步壮大。
经过培育发展,全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呈现出“规模持续扩大、质量效益向好、后劲力量增强”的态势,目前,全省共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39户。
这些企业从以前的“小不点”蜕变为现在的国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是贵州政府部门多年来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培育的优异答卷,是企业寻求自我创新、自我突破的最佳注解。
创新,是“专精特新”企业的灵魂。“小巨人”企业在中小企业群体中,在“左邻右舍”里,树立了榜样。
行业人士认为,“专精特新”企业,是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型发展优势的企业。它们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
专注航空发动机、航天运载火箭等高端装备领域的贵州航宇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用创新梦想,踏上了“锻造”征程,通过对科研生产线进行智能改造,开创了国内“两个率先”。
——率先在国内实现了航空锻造全过程数值模拟仿真,为工艺设计及锻造提供了理论数据依据,降低了原材料的消耗,实现了绿色锻造;
——率先在国内锻造行业实现了数字化过程控制,转变了研发生产模式,实现了精益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及产品性能。
“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成长一批、壮大一批。”贵州按照这一原则,建立国家级、省级、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库,形成梯度培育格局。
2021年底,为促进中小企业实现转型升级,贵州专门出台了《贵州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培育实施方案》,旨在引导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型”道路,努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助力工业实现大突破,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2年1月份,新国发2号文件提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积极作为,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作为贯彻落实新国发2号文件的重大举措,制定出台系列支持措施,构建覆盖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梯度培育机制,形成了“全省一盘棋”推动各项工作落实的工作局面。
据悉,对新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的“小巨人”企业,按照每户100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对新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的“小巨人”企业,按照每户60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对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项目,给予不超过总投资30%、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补助。
融资“套餐”多。贵州统筹发挥新型工业化发展基金、新动能产业发展基金、工业融资担保、中小企业信贷通等“四两拨千斤”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通过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以直接补助、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转型升级、“专精特新”培育、数字化改造等。坚持向上要力、向外借力、向内发力,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争资争项。
同时,支持金融机构针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产品、科技信贷服务等。支持贵州股权交易中心设立“专精特新”专板,积极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到“专精特新”专板挂牌。
这种举措益处在于,将企业软实力与金融机构产品实施联动式创新,把企业软实力变为硬通货,技术流变为现金流。
人才培养方面,依托省内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服务机构提升服务能力,为企业提供更高质量专业服务,推进中小企业“星光行动”,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培育,推动中小企业快速成长。
此外,我省充分发挥产销对接活动的平台作用,提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专业化生产合作建立密切协作关系,引导产业链“链主”与重点“小巨人”企业定期进行供需对接,加强协作配套。
唯创新者强。目前,全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R&D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4.85%。累计发明专利1258项,主持或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57个,累计7家企业上市。30余个产品填补国内空白,30余项核心技术补充了行业短板。
中小企业唯有创新,在“专精特新”道路上闯出一条新路来,才能破茧成蝶,赢得未来。
来源:贵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