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六盘水市召开新型工业化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会议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办公室主任吴倩主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蒋剑涛同志通报了2024年六盘水市在新型工业化领域取得的成果与进展,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与目标。党建科工作科负责人吕虎、资源利用与技术指导科负责人朱绍兵、人事教育科负责人高娣娣就新闻媒体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答复。
2024年,六盘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的各项决策部署,将“富矿精开”作为关键抓手,全力推动重点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和市场主体培育,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大抓工业、大干工业、大兴工业,新型工业化实现了新的突破。
工业经济稳步回升。深入推进领导联系服务重点企业工作机制,常态化推进工业经济稳存量提增量专项行动,重点行业生产经营总体稳定。2024年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9%,二季度增长6.0%,三季度增长6.5%,1—11月增长7.4%,2024年预计达到7.5%以上,呈现稳步回升的良好态势。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为503.34亿元,同比增长7.9%;1—11月,全市完成工业税收50.18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42.5%。
主导产业加快发展。以转型升级为主线,围绕省“六大产业基地”明确支持六盘水市建设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全国重要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加快推动能源及能源化工主导产业发展。煤炭产业方面,坚持走智能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路线,推动煤炭产业结构调整,有序实施煤矿“六个一批”分类处置,正常生产煤矿智能化、机械化改造实现“两个100%”,累计建成智能化采煤工作面21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15个。电力产业方面,加快推进电力产业清洁高效发展,在优化发展火电的同时,积极推进电力多能互补、协同发展,目前全市电力总装机1474万千瓦,其中火电装机1010万千瓦。煤化工产业方面,立足煤炭资源优势,坚持以煤焦化为主的“1+3+4+N”循环发展路径,有序推动煤化工产业全链条发展。依托焦炉煤气制氢成本优势,全市以建设“两基地一中心”为目标,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功能齐备的氢能产业发展全生态链体系。
特色新兴产业持续壮大。装备制造方面,着力补齐配套生产工艺和核心零部件等关键环节,进一步整合资源,推动红果经开区、六盘水高新区装备制造园集群发展。初步形成集整机生产、研发设计、表面处理、维修再制造、非标件和耗材加工、高精检测、贸易服务于一体的能矿装备产业链。铝及铝加工产业方面,依托双元铝业电解铝资源,按照“1+3+N”产业链集群发展模式,开展强链、补链、延链招商引资,实现了铝水100%就地转化,已聚集56家企业、62个项目实现集群发展。
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盘江新光电厂2×66万千瓦燃煤发电项目、美锦“煤—焦—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双元铝业技改扩能等一批优质产业项目陆续建成投产;首钢水钢高质量发展焦系统结构调整、贵州能源水城200万吨/年循环经济综合利用煤焦化项目,以及大湾、盘南2×66万千瓦低热值煤发电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盛义信煤焦化综合能源循环经济项目、贵州能源水城2×66万千瓦燃煤发电项目、六枝三强煤焦油精深加工、金兰盛锦硝基水溶肥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工业经济发展的根本和支撑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固投比重预计达50%。
主体培育成效显著。扎实推进市场主体梯度培育,构建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2024年以来新增工业市场主体1270户、累计达1.15万户,新增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47户、累计达到117户,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7户、累计达到86户。全力推进规上企业培育,截至目前规上工业企业达501户。统筹推动龙头企业上规模、增实力,支持具有潜力的大中型企业加快成长。
园区平台迈上新台阶。充分借鉴市外先进经验,制定全市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优化开发区机构设置和管理体制机制,激发开发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钟山产业园区获得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认定,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累计达到4个;六枝经开区、盘北经开区、红果经开区、水城经开区进入省级重点开发区名单,正大力推进钟山产业园区、盘南产业园区升建省级经济开发区,积极争取开发区纳入国家修订公告目录,为全市新型工业化提供更加优质的平台。
下一步,六盘水将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全力推进“富矿精开”,坚持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奋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新成效,以更大力度推进工业强市。
来源:六盘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